Nike Free 新款上架
-
NT$3500NT$1550 -
NT$3500NT$1559 -
NT$3500NT$1559 -
NT$4000NT$1659 -
NT$4000NT$1659 -
NT$3700NT$1459 -
NT$3700NT$1459
Free RN 2018
-
NT$3500NT$1550 -
NT$3700NT$1459 -
NT$3700NT$1459
Free 4.0
-
NT$3500NT$1559 -
NT$3500NT$1559
Free 5.0
-
NT$3500NT$1550 -
NT$3700NT$1459 -
NT$3700NT$1459
Free 6.0
-
NT$3700NT$1599 -
NT$3700NT$1599 -
NT$3700NT$1599 -
NT$3700NT$1599
關於Free
Nike Free
如今市場中琳瑯滿目的跑鞋讓人眼花繚亂。緩震系、支撐系、穩定系等等,這些跑鞋在宣傳上總是在強調「保護雙腳」的概念。但其實我們有所不知,其實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肌肉才是你雙腳最好的保護。
相信很多跑者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在長距離奔跑時,尤其到了後半程,你會發現你加速困難,於是你為了成績一直在鍛煉腿部和核心力量,但其實你是忽視了足部的52塊肌肉。直到現在,很多世界頂級跑者們依然在堅持著赤腳跑步訓練,目的是鍛煉足部肌肉的力量,足部力量強了,提高速度是很自然的事。
說到Nike Free,我們都會第一時間想到赤足,這個在2004年誕生的鞋款至今仍然在不斷地創新與發展。2001年,NIKE設計師們發現斯坦福大學的跑者們赤足在學校體育場的草地上放松拉伸。這一行為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令他們想要深入探究其中的科學原理。經過不斷的探究,他們發現:在赤足的狀態下奔跑,你的雙腳可以達到有效的鍛煉,能夠讓你擁有更自然的步態。
足部力量越強,傷病的風險便越小,這也是Nike 赤足鞋誕生的初衷。
▌2004年 Nike Free 5.0 V1
2004年,第一雙Nike Free鞋款Nike Free 5.0 V1跑步鞋誕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赤足奔跑對於足部力量的重要性。最初的Nike Free系列以編號方式來命名,從0(赤足般的穿著感受)到10(標準跑鞋),分別代表著球鞋的緩震系數。該編號系統曾經於2016年停止使用,並在2019年全新Nike Free系列鞋款中回歸。
從2004年開始,NIKE的設計師們一直在探索不同的切割方式來達到最好的赤足體驗,2005到2010年,NIKE不斷豐富著Nike Free家族, 3.0、4.0、5.0、7.0的各種鞋款適合各類跑者訓練穿著。
依照自然內旋動作切割的鞋底是最大的特色,中底與大底的界線不再如楚河漢界一般明確,而是一起動作的整體;鞋面採用大範圍的類麂皮布面,也和傳統拼接組合的鞋面不同,如此設計的目的就是希望帶給跑者宛如穿襪一般的自然貼合,也讓足部的每一個動作能不受限地伸展自如。就今日的標準來看,第一代的 Free 確實帶出赤足跑鞋與自然步態的概念,但細節上仍有部分權衡於傳統跑鞋偏好的設計,如較高的中底落差、傳統式鞋帶、與鞋跟的填充內襯與拼接布料等。
▌2012年 Nike Free Flyknit 開啟動態貼合時代
若要說早期的 Free 與近年推出的 Free 系列最大的區別,那想必是鞋面莫屬。Nike 在 Free 的鞋面設計上著墨甚深,或許是因為赤足跑鞋對於鞋面包覆的感受更為明顯,一旦有些許的不貼切,就像穿了一雙尺寸不合的襪子一般,想立刻把它脫掉。Free 最初代的類麂皮布面雖然柔軟,卻沒有延展與包覆性,縱然鞋底再流暢貼合,也和鞋面難以融合。所以後續幾代鞋面就成為精進的重點,從 Nike Free 3.0 V2 的無縫線網眼布,到 Nike Free Walk+ 結合網布與合成皮的籠狀包覆鞋面結構,再到 2013 年改款搭載 Flywire,Free 希望提供的是一種不論在何種步態與動作方向之下,都能擁有宛如肌膚般貼合的穿著感。
2012 年問世的 Flyknit 編織鞋面科技,不僅將 Nike 推向品牌的另一高峰,也讓這款賣了近十年的跑鞋看到新的契機。Flyknit 依照足部構造、針對不同部位差異編織、再縫紉成整體的鞋面設計,與 Free 提倡回歸自然步態、打造宛如腳掌第二層肌膚的概念不謀而合。雖然說搭載 Flyknit 科技的第一款跑鞋是具有速度象徵意義的 Flyknit Racer,但就鞋款精神與理念來說,Free 可說是詮釋 Flyknit 的最佳選擇。
2013 年 Nike 正式推出搭載 Flyknit 的 Free 鞋款,透過其編織技術,將腳踝、中足、鞋楦、與鞋跟分別以不同的編織手法處理,再相互接合,就像這幾處的肌膚和肌腱有所差異,卻又緊密相連一般。當初的設計師只單純想改良鞋底的跑感,但就像跑步這個運動是牽一髮動全身、需要全身的均衡與協調才得以跑得流暢優雅,跑鞋也需要所有構件的均衡搭配,才能營造出鞋人合一的感受,「動態貼合」歷經了十年,才得以真正實現。
▌2013年 Nike Free 3.0 V4
2012到2013年,以Nike Free 3.0 V4為代表的Nike Free外底向外延伸,以起到更好的穩定性。
▌2014年 邁向下一個十年
2014年Nike Free 3.0 Flyknit與Nike Free 4.0 Flyknit是NIKE第一次采用六邊形彎曲凹槽的鞋款,搭配Flyknit鞋面,令其在貼合感與自然律動方面更上一層樓。
除了鞋面,鞋底是 Free 的另一個研發重心,鞋底的技術較鞋面又更為嚴峻,在鞋面上多幾個貼布與膠條,穿起來可能沒甚麼差別,但鞋底反應到跑感的回饋最為直接,一旦嘗試錯誤,可能會徹底毀壞這雙經典鞋款的名聲。所以數代的 Free 僅在切割軌跡上做小針美容,但還是不脫縱向加橫向、四角切割的範疇。因此在 2013 年 Free 搭載 Flyknit 科技之前,這雙賣了很久的跑鞋面對市面上眾家赤足鞋款夾擊,顯得少了些新意與話題。
就在 2014、Free 推出屆滿十年之際,採用全新六角切割大底設計的 Free 上市了,突破傳統的縱橫思維,依跑步時腳掌的三個動態:縱向、內旋、與外旋,劃出相對應的凹折線,這些線交會的結果,就形成了一個六角形,讓足部多方向的動作都能有相應的凹折面,從落地到離地,鞋底的彎折無縫銜接,打造更為流暢的跑感。
從 2004 到 2015,不論是四角或六角,鞋底切割的考量都在水平面,也就是步伐平移轉換的方向,但我們跑步時腳掌其實會收縮與擴張、具有垂直面的動作,這也是許多跑者穿所謂的「赤足」鞋款,卻始終覺得不夠到位、就是少了股腳踏實地的感受。因為腳掌始終被包覆在受限的範圍裡,難以真正達到收放自如的自然步態,身為極簡跑鞋領頭羊的 Free 當然也體察到這個問題,並在今年改款上市的 Free RN 身上給了答案。
▌2016年 全然革新 Free RN
2016 年,Nike 推出延續傳統風格、但提供更靈活大底特性的 Nike Free Rn Flyknit,與融入全新伸縮中底概念的 Nike Free Rn Motion 兩款全新跑鞋,為 Free 開啟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本次 Free 改推出的核心概念有別於以往的赤足印象,改以喚醒雙腳自然動作為出發點,期待透過與跑者雙腳同步動作的鞋底與鞋面設計,讓跑者找回屬於自己最自然的步態,讓跑鞋的彈性與避震機能得以相得益彰。
全新的 Free RN 系列跑鞋,堪稱 Free 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改款之作,延續過去兩年 Nike 的科技精隨,開啟這款十年經典產品的新世代。
圖為 Free Rn Flyknit 跑鞋,兼具 Flyknit 鞋面與全新切割大底的特色,提供給喜好傳統 Free 跑感、但渴望有更佳動態貼合感受的跑者
▌2018年 Nike Free RN Motion
2017到2018年,Nike Free依然在不斷的升級,鞋面的交叉綁帶,訓練、跑步中的運用都令我們印象深刻。
Nike為我們帶來革新進化的全新鞋款。Nike Free RN 5.0專為短距離跑步訓練打造,你可以在日常的跑步訓練中穿上它,進而起到鍛煉足部力量的效果。
▌2019年 Nike Free RN 5.0
此次2019年全新Nike Free RN 5.0為了更加接近赤足狀態,中底的緩震泡棉變得稍硬,可能在剛上腳時會有些不適應,但這是為了達到最佳訓練效果而做的調整。
Nike Free RN 5.0的切割方式也與之前我們熟悉的Nike Free不同,中底和外底的切割方式非常徹底,深度很深,這讓整雙鞋幾乎可以隨意彎折。而在前掌、後跟這樣的關鍵位置,設計師模仿雙腳的形態,打造出了如同足部模型般的弧度。最後前後掌6mm高低差恰到好處,在奔跑中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足部原本的力量。
▌Nike Free RN Flyknit
2019 Nike Free還為我們帶來了一雙Nike Free RN Flyknit 3.0鞋款,采用了無鞋帶構造的Nike Flyknit鞋面和第二層鎖定覆面,以增強自然的腳感,打造如第二層肌膚般的貼合感受。
2019 Nike Free系列鞋款可以帶給你最自然的跑步狀態與律動,從而增強足部力量,在奔跑中肌肉才是你最好的保護。2019 Nike Free系列鞋款革新15載,不斷探索足部力量的根源,賦予跑者最自然的步態。在不斷的跑步訓練中,你會發現,只有自身肌肉的發展才能提供最好的保護。
Nike Free評價
從整個外觀結構來看,Nike Free RN 5.0的鞋面在整個Free系列跑鞋史中是比較獨特的,薄如蟬翼的針織網布柔軟結實,極具張力。
在鞋面的後半部分使用大量的翻毛皮覆蓋加強了跑鞋對足部的鎖定能力以及貼合包裹的穩定性。
鞋底根據足部的跑步動態力學采用魚骨形的雙向切割易於彎曲,結合6mm的低落差更易於引導跑者使用赤足式的步態。
那麽,這款Nike Free RN 5.0跑鞋在實測中是否驗證了這些特點呢?
▌實測感受
從兩次不同路面的全赤足體驗來看,作為革新性的Nike Free RN 5.0跑鞋,包裹感更強、赤足感更明顯。
Nike Free RN 5.0針織網布結合翻毛皮的鞋面,在真正上腳穿著時,相比前幾代Free跑鞋要稍微費力一點,整個鞋面的擴張幅度較小,上腳之後,跑鞋和足部完全貼合。
真正跑起來的時候,Nike Free RN 5.0和足部的高度貼合真正實現了鞋腳一體,整個鞋面在運動過程中,形變的量並不大,而是非常穩固地鎖定足部,時刻都能讓雙腳體會到這種貼合的包裹感。
為了充分領略純粹的包裹和赤足感,整個運動過程都是光腳不穿襪子進行的,得益於鞋面內襯以及鎖邊的製作工藝,在這種強包裹的情況下並未發生磨腳現象。
更自然的赤足感是Nike Free RN 5.0所追求的方向,而赤足感往往需要通過輕盈的自然步態才能獲的。
當真正穿上這款跑鞋跑步時,輕薄和簡潔的構造,以及鞋底6mm的低落差設計,讓我自然而然地采用中前掌著地的自然赤足步態。
較薄的鞋底使腳掌對地面的感知更為靈敏,引導或者說是迫使我使用接近於赤足跑的前掌著地方式跑步。
在跑步過程中,一旦采用後跟著地的方式跑步,會發現不但落地動作別扭,而且膝蓋甚至腰椎都會承受很大的壓力。
鞋底魚骨形的雙向切割槽讓跑鞋的彎曲和多向伸展變得更輕松、更自由,這也是感覺步態自然、輕盈、流暢的原因所在,這也是Nike Free RN 5.0的精髓所在。
這款NikeFree RN 5.0跑鞋一次成型的鞋底刪除了普通跑鞋大底對腳感的幹擾,鞋底緩震感的反饋是比較清晰的,由於中前掌承壓之後,基本一踩到底,絲毫不影響腳掌對路面的感知,令人感到舒適的是這種一踩到底並不感到生硬。
牢度方面,NikeFree RN 5.0的鞋底延續了近幾代的特點。
在塑膠跑道上的磨損很微小,但是在柏油公路路面上,除去前後兩塊耐磨橡膠以外的區域,磨損還是比較明顯,所以這款跑鞋比較適合塑膠跑道和跑步機使用。
尺碼方面,由於強烈的包裹感未必是每個跑者都喜歡的腳感,所以在尺碼選擇時可以適當放大半碼。
▌綜合評價
- 優點:鞋面輕薄;腳感輕盈;透氣;緩震適度。
- 不足:鞋面材料可擴展延伸的幅度略小;腳背略有壓迫感。
Nike Free RN5.0定位的是赤足跑鞋,旨在鍛煉雙足52塊肌肉,讓跑者獲取自然的赤足步態,所以對腳踝和小腿肌肉力量要求頗高,畢竟Free跑鞋在2019年的回歸,來的有點強勢!
通過近幾年對Free跑鞋的使用,發現這個系列作為跑姿訓練鞋是非常適合的。對於那些想嘗試Nike Free RN 5.0的跑者,建議在使用頻率、跑步距離,運動強度方面,都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合理使用Nike Free RN 5.0跑鞋,避免受傷,通過向自然步態的轉化,進而提升自己的跑步能力。
Nike Free跑步
雖然路跑可能是赤足跑鞋耐磨方面的小短板,但還是要勇於嘗試。在跑步測試Free RN 5.0的時候,小編在水泥路以及硬質地面進行了多次長距離慢跑。剛跑起來的時候就似乎感覺到了雙腳貼地的體驗,尤其是在前掌部分表現的特別明顯。小編一般采用全掌落地跑法,在跑步過程中,可以隱約的感覺到Free RN 5.0有意識的不讓跑者後跟先著地。尤其是如果是前掌先落地會有一種讓加快速度的感覺,非常的舒服。
在10KM距離的測試中,前半段距離小編的配速稍快一些,能夠感覺到Free RN 5.0的助力作用還是非常明顯的,有一種越跑越想加速的感覺。後半程小編還是保守的降低了配速,低密度泡棉填充的後跟提供了一定的緩震。小編的體重65KG,Free RN 5.0的緩震差不多屬於剛好夠用的範圍。如果體重過重的跑友,力量比較一般的話,可能會覺得震腳。
在每一次10-15公裏距離的中距離慢跑測試後,雙腳並未感覺悶腳,只是正常的出汗量,Free RN 5.0的輕薄網布表現的還是不錯的。但因為腳背與足弓部分包裹的較為緊實,長時間穿著會有些束縛感,需要多次磨合才能緩解這個問題。
穿著Free RN 5.0來到田徑場訓練,無疑發揮了赤足跑鞋的天賦。在塑膠跑道上,Free RN 5.0的靈活性與抓地力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短程距離沖刺跑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感覺不到跑鞋的存在,因為真的就像是打赤腳的感覺。因為雙腳在鞋內移動的空間很小,所以在快速奔跑中並不會有左右明顯晃動的感覺。皮質與網布的拼接保證了鞋面的抗沖擊能力,在加速的過程中,會感覺非常的穩定。
在緩震方面,這一代的Free RN 5.0或許不能討好喜歡軟彈腳感的跑友。但一定會讓進階跑友們喜愛,軟硬適中的泡棉中底無論采用快還是慢配速都有與眾不同的跑步體驗。
最後要提及的是Free RN 5.0穿著的小細節體驗,因為小編的腳板比較寬,所以前幾次穿著,小拇指邊緣有被磨紅。多次穿著後,鞋面材質稍微軟化才改善了這個問題。其次是圓形鞋帶這一次確實表現的要比之前赤足扁平化鞋帶要好,至少說跑步測試期間因為鞋帶散開停下的次數少之又少。因為Free RN 5.0的鞋幫較低,一般的短襪都會露出來,但為了不磨腳,還是建議穿高過鞋幫的襪子。